“江南丝竹”非遗项目进驻杭州市文龙巷小学
2022.06.09
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溯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音乐风格小、轻、细、雅,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2008年,杭州申报的“江南丝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艺术学校先后成为市遗、省遗、国遗“江南丝竹”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和传承教学基地。多年来,杭州艺术学校一直努力行走在将国家非遗项目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道路上。![](/uploadfile/wximg/20221223/22122303590469462.jpeg)
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非遗项目进驻校园,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知识的普及,杭州艺术学校与杭州市文龙巷小学达成合作,在校内设立非遗项目“江南丝竹”教育传承点。从2021年1月正式创建杭州市文龙巷小学“江南丝竹”民乐团,共设“阮”、“三弦”、“竹笛”、“古筝”、“扬琴”、“二胡”、“琵琶”七个子社团,设正式团和预备团,分两个梯队培养非遗文化的小小传承人。2022年6月8日上午,在杭州市文龙巷小学举行了“江南丝竹”非遗传承点授牌活动。杭州艺术学校副校长方炜、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谷志勇、拱墅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专职督学黄瑞芳、 拱墅区美术教研员王卫华、江南丝竹名师陈霞芬、杭州艺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陈瑶、杭州艺术学校音乐部副部长、二胡教师戴自磊、杭州市非遗中心业务干部陈睿睿、以及“江南丝竹”专业教师江莉红、朱慧佶等参加了此次活动。仪式开始,杭州艺术学校方炜副校长致辞,拉开了本次授牌仪式的序幕。方炜副校长说道:杭州艺术学校和文龙巷小学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两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杭州艺术学校侧重艺术教育;而文龙巷小学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体育特色学校。今天的“江南丝竹”非遗传承点授牌仪式活动,让两所学校文体融合、齐头并进。这些年来,为推动“江南丝竹”的传承和保护,杭州艺术学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此次在杭州市文龙巷小学设立传承点,拓宽了“江南丝竹”的推广、传承和保护的渠道。希望小学生们通过学习,以兴趣带动责任,一起弘扬民族文化,让“江南丝竹”被更多人“看得见、摸得着”。随后,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谷志勇和“江南丝竹”名师陈霞芬老师为学校授牌,文龙巷小学校长赵秋红和学生代表接牌。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杭州艺术学校传承基地杭州市文龙巷小学传承点正式成立,未来,双方将在“江南丝竹”的传承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uploadfile/wximg/20221223/22122303590566604.jpeg)
“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为庆祝这有意义时刻,杭州艺术学校“相和”江南丝竹乐团带来精彩表演《运河春早》、《江南好》。杭州市文龙巷小学民乐团的孩子们带来了《绒花》、《步步高》、《浏阳河》、《瑶族舞曲》、《凤翔歌》、《紫竹调》等经典曲目,清新悦耳的音符化为了友谊的桥梁,悠扬淳朴的音乐让现场的来宾们沉醉其中。最后,两所学校共同签署了“非遗进校园”共建协议书。正如方炜副校长所说:“推动非遗进校园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一种历史责任、社会责任。我们要坚定自信、坚守蓝图,让教育更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两校也通过此次活动成为了一家人,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非遗进校园提供强大保障。”江南之韵,民乐之美,少年之志。古老的丝竹音乐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永续,未来也必将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别样的光彩。让我们用满腔的热爱去延续历史的文脉,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江南丝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