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韵 丝竹长青” —— 国家级传承人沈凤泉莅临指导
2021.11.19

2021年11月15日下午,杭州艺术学校音乐专业部民乐教研组全体师生,聆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国家级传承人沈凤泉先生在音乐部阶梯教室关于“江南丝竹传承与发展”的专题讲座。



音乐专业部副部长戴自磊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沈凤泉先生与杭州艺术学校的渊源,并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讲座伊始,沈凤泉先生以杭州艺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保护单位,其职责与使命为引,讲述了“江南丝竹”于明初诞生,历史悠久,其发源地为长三角地区,环太湖区域与杭嘉湖平原,后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地区流传,是一种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音乐文化。但由于其口传心授的特点,缺少书面性保护文件,沈凤泉先生认为,作为学生,我们应当传承保护江南丝竹,填补缺失,发扬浙江特色的“江南丝竹”文化。



其次,沈凤泉先生就民族音乐文籍中对于“江南丝竹”发祥地、流传地及“江南丝竹名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同学们对这一传统乐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沈凤泉先生认为,民族音乐应保持本民族特色,“江南丝竹”也是同理。并着重介绍了“江南丝竹”乐曲特有的“支声复调”,即在基础乐器骨干音的框架内,根据各种乐器的特性,演奏者在演奏中进行即兴变化,形成各不相同的旋律走向,同时以谱例演示,解释了“死谱活奏”这一特殊的演奏方式。



此次讲座全面地介绍了“江南丝竹”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该乐种独特地域风格及演奏方式。在讲座的最后,沈凤泉先生提出应坚持传承保护“江南丝竹”特色,其个性化的演奏方式不被同化。并对杭州艺术学校进一步加强国遗项目"江南丝竹"的传播及推广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撰 稿 | 刘思妍
摄 影 | 周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