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溯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音乐风格小、轻、细、雅,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2008年,杭州申报的“江南丝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艺术学校先后成为市遗、省遗、国遗“江南丝竹”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和传承教学基地。多年来,杭州艺术学校一直努力行走在将国家非遗项目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道路上。
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非遗项目进驻校园,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知识的普及,2021年6月1日,杭州艺术学校将“江南丝竹”非遗传承点授牌于杭州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并为师生们送去了“六个一”:一份协议的签订、一场挂牌仪式的推进、一场小型音乐会、一次零距离的辅导、一堂音乐党课、一次教学互动,以此来庆祝别样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仪式开始,我校胡素方校长同杭州市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徐炎校长分别进行致辞,拉开了本次授牌仪式的序幕。随后,我校扬琴专业教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江南丝竹演奏家陈霞芬老师与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江南丝竹社团教师进行了揭牌仪式并合影留念。最后,我校胡素方校长同杭州市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徐炎校长在桐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永茂、分水镇副镇长俞秋萍的见证下,共同签订“非遗进校园”共建协议书。
仪式过后,杭州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乐器社团与我校江南丝竹“吾玖”乐团进行了一场小型的音乐演奏交流会。
一阕清词,诉一处山水静谧;一枝新绿,弹一曲丝竹绝唱。轻快明朗的《欢乐歌》、悠扬婉转的《运河春早》,清新脱俗的《紫竹调》无不体现了江南丝竹含蓄协调、入世而不入俗的独属于江南音韵的音乐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双方同学们的激情演奏下,令人如痴如醉,陶然其中。
音乐会后,陈霞芬老师就同学们的演奏进行指导点评,提醒孩子们仍要重视基本功视唱练耳,仍要花时间勤加练习,并对同学们刚才的演奏表示非常肯定。
“丝竹声声清入耳,琴弦阵阵守初心”,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秉着学史力行、学史育人的理念,我校洪迪老师给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音乐微党课,党课以《红旗颂》的创作历程来歌颂前辈先烈的英雄凯歌,以此来提醒青少年要珍惜当下,珍惜未来,享受和平!
艺术点亮人生,音乐诠释梦想,杭州艺术学校将继续搭建德艺融合、非遗结合的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有审美情趣、有创新能力、有社会责任、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