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艺术学校
年度质量报告(2024)
杭州艺术学校
2024年12月
目 录
一、学校情况
1. 学校概况………………………………………………3
2. 主要成果………………………………………………3
二、学生发展
1. 学生素质………………………………………………4
2. 在校体验………………………………………………5
3. 资助情况………………………………………………5
4. 就业质量………………………………………………6
5. 职业发展………………………………………………6
三、教学改革
1. 专业建设………………………………………………6
2. 师资队伍………………………………………………9
3. 课程建设……………………………………………10
4. 课堂教学……………………………………………14
四、政策保障
1. 安全管理……………………………………………14
2. 学生管理……………………………………………15
3. 规范管理……………………………………………15
五、人才培养…………………………………………………16
六、面临挑战
1. 问题与挑战…………………………………………16
2. 对策与展望…………………………………………17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杭州艺术学校成立于1958年,是浙江省重点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杭州市唯一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前身是杭州音乐专科学校、 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杭州“五七”文艺学校,1987年命名为“杭州艺术学校”。原沈半路校区占地面积26.4亩,目前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过渡办学。现有在校学生600余名,专任教师100余名,目前开设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四大类专业。被评为省、市两级的“艺术表演”和“音乐表演”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等联合办学,在新加坡设立艺术表演海外实训基地,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现为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生源基地。学校也是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
(二)主要成果
60多年的办学历史,虽历经10次搬迁办学,但为浙江省、杭州市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尤其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土文艺工作者,如2020年杭州工匠获得者董琪峰、著名主持人更生等。近年来,一批自创作品经过不断锤炼、不断实践,成为了经典的校本教材及保留作品。如:原创音乐剧《梦想天堂》、舞蹈《风酥雨忆》等。2024年学校原创剧目《花供今朝》《秋风秋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巡演扶持项目。来自杭州艺术学校学生多次获得CCTV民乐大赛、文华奖、桃李杯、全国中职技能大赛、浙江省音舞节、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等赛事的奖项。我校教师也曾被评为省级、市级劳模,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浙江舞蹈奖等。
我校作为杭州市文化艺术宣传的主要单位,在杭州市的各项重大活动中担任了核心创作及演出团队。如:G20峰会开幕式、第19届杭州亚运会、2024年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世界旅游联盟大会、良渚论坛、世游赛开闭幕式、西湖博览会等。我校多次承办国际、国家级大型艺术交流研讨活动,还多次组织代表团参加国内外各类重要的演出,足迹涉及法国、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摩洛哥等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获得好评。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举团旗、学团章、交团费、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等意识形态教育活动来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确立“德高为尚 艺精则创”的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品德与艺术兼备的人才。结合学校优雅阳光的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题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强化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专业精进的职校生。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齐开足德育课程,通过学习《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校生无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学校重视开展各项学生体育活动,每年开展学生运动会(学生体质测试)等活动。学校注重学生学科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24年全日制在校生数465人。
(二)在校体验
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重视安全管理,严把校门进口关、食堂卫生安全、车辆管理和设施设备安全,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坚决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紧紧围绕“德高为尚·艺精则创”的校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打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学校以加强党团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统领,以德育常规和生命教育为抓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培育高素质学子。
(三)资助情况
我校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其他困难生助学的相关工作,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实施“奖”“助”“免”“补”等学生资助相关工作。2024年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运行。相关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及时准确发放,及时完成学生资助数据信息上报工作,做到学生资助工作零投诉。
(四)就业质量
学校与合作企业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积极推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开拓渠道,确保学生有较高就业质量。2024年我校毕业学生数为141人,其中129名学生成功升学,(去掉)升学率达到94.12%。
(五)职业发展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我们始终把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技能的提升,学校举办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切磋琢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生参加比赛,教师辅导比赛,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组织参与了各类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各级教育或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素养比赛中屡获佳绩。
三、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音乐表演专业:该专业先后被评为省、市示范专业,教学成果在国际、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作为国家级“江南丝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学校成立的 “江南丝竹”乐团在传统曲目整理和演出的过程中体现“传与承”的非遗保护精髓。该专业师生多次出访进行艺术交流,受到当地媒体的高度赞扬及民众的热烈欢迎。该专业毕业生大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全国著名高等音乐学府,也有多位学生考入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德国弗莱堡国立音乐学院、乌克兰基辅音乐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学府。作为实践教学项目,“梅花香自苦寒来”系列音乐会是该专业的重要实践舞台,也是杭州艺术学校综合展示的艺术品牌。
舞蹈表演专业:系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生源基地和实习基地。该专业注重“出精品、出教材、出人才”的专业发展之路,教师编排的原创作品频频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各大专业赛事奖项,在全国同类中等专业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学生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团、北京现代舞团、浙江歌舞剧院、杭州歌舞剧院、宁波歌舞剧院、省军区文工团、武警文工团等单位,成为专业舞蹈演员。还有大批学生进入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等重点艺术院校深造。还有的学生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转身成为双栖明星,走红于影视剧中。该专业师生每年随艺术团开展海外实训演出活动和当地艺术院校师生的交流活动,受到赞誉。
戏剧表演专业:系上海戏剧学院的生源基地和实习基地。戏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部分进入各省市电视台、浙江省越剧院、杭州市越剧院、上海昆剧院、杭州市滑稽艺术剧院、南京军区文工团等专业院团和各类影视公司,部分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学府。近年来许多著名导演、制片人频频来校选拔演员参加各类影视剧拍摄,还和许多影视文化公司签约,成为了各大影视公司的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演艺基地。该专业学生“明星璀璨”,在影视剧艺术表演领域崭露头角。该专业师生经常被艺术团选拔开展社会实训演出活动以及与艺术院校师生的交流活动,受到好评。
戏曲表演专业:学校戏曲专业历史悠久,自1963年2月第一届戏曲班开始招生,学校先后开设了越剧、杭剧、京剧、婺剧、滑稽戏等多个专业,为浙江越剧团、浙江京剧团、杭州越剧团、上海昆剧团、富阳越剧团、建德婺剧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等文艺单位输送了大量的戏曲后备人才,推动了戏曲事业发展,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著名越剧演员陈书君、周云娟、宋顺发、谢莉莉,影视演员姚笛、单星梅,滑稽戏演员汤君儿、董其峰等均出自该专业。戏曲专业长期聘任一批戏曲名家担任教学工作,形成老中青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教育师资群,为戏曲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导演朱瑞钧、吴仞之,戏曲名家尚荣芳、陶素莲、周传英、傅传香、陈佩卿、叶鸣兰、李少鹏等,戏曲音乐名家周大风、刘如曾、贺仁忠等都曾在我校戏曲专业任教。
绘画专业:该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均为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国美院等专业院校,有正统的美术专业教育传承,传递最前沿的美术专业教学理念。绘画专业开设之初培养方向分两大方向:面向美术高考基础教育、实用美术职业教育,陆续为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各类美术高校输送了大量美术人才。其中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的陈永杰同学毕业后创办Free珠宝设计工作室,成为国内顶尖珠宝设计人才。目前美术专业教育重心全面转向以美术高考基础教育为主,近年来美术高考文化考试竞争激烈,美术专业学生的国内普通高考录取率90%以上,也输送了一部分国外知名美术专业院校认可的美术人才,教学成果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二)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教职工 87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70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4.6%,硕士学历和学位的人数有20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7%,具有中级职称人数为3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0%,高级职称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 23%,专业课教师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9%。与上一年比,本科人数和硕士人数持续增加,高级职称人数保持稳定增加。学校依托地域办学优势,从高等院校和艺术院团聘请专家来校授课。
(三)课程建设
1.六年制音乐表演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各地区歌舞剧院(团)、文教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器乐表演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演奏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一级学府。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训练、声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外国音乐史及欣赏等专业核心课,器乐演奏、合奏等专业(技能)方向课,舞蹈形体训练、文艺学常识、艺术指导、合唱合奏指挥、钢琴即兴伴奏等专业选修课。
2.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各地区歌舞剧院(团)、文教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器乐表演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演奏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一级学府。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训练、声乐、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外国音乐史及欣赏等专业核心课,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奏等专业(技能)方向课,舞蹈形体训练、文艺学常识、艺术指导、合唱合奏指挥、钢琴即兴伴奏等专业选修课。
3.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艺术人才。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的相关部门,演出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三重”(重艺术技能,重舞台实践,重理论基础)的专业育人理念,坚持“三结合”(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的结合)的原则,培养“四能”(能表演,能教学,能创编,能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和专业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等古典舞基训、民间舞、毯技、技巧、剧目、软度等课程。专业公共课程包括基本乐理和化妆等课程。
4.三年制舞蹈表演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艺术人才。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的相关部门,演出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三重”(重艺术技能,重舞台实践,重理论基础)的专业育人理念,坚持“三结合”(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的结合)的原则,培养“四能”(能表演,能教学,能创编,能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和专业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等古典舞基训、民间舞、技巧、剧目、软度等课程。专业公共课程包括基本乐理和化妆等课程。
5.三年制戏剧表演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表演、编导、文艺综合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各类院团、媒体、剧组及社会团体从事表演、主持、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并同时为专业艺术院校提供生源。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等表演、台词、声乐、形体、音乐剧等课程。
6.三年制戏曲表演专业:本专业主要面向文化艺术行业企事业单位(演艺团体),培养表演专业艺术院校、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综合类专业艺术院校以及包含表演类的985、211双一流及师范院校,同时培养主要面向话剧团、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化娱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演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并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生源。培养学生具有掌握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为扎实的戏曲表演专业基本功,具备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塑造角色、表演剧目的舞台表现能力,掌握必需的戏曲文学、音乐、舞美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初步的艺术审美和戏曲鉴赏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腿功、身形训练、乐理与视唱练耳、把子功、毯子功、中国戏曲简史、地方戏唱念、地方戏曲牌和锣鼓经、地方戏剧目。
7.三年制绘画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美术造型能力,身心健康,掌握素描、色彩、速写、设计等专业技能,培养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优质美术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等素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真人、色彩静物、色彩风景、速写、设计等课程。
(四)课堂教学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参与、互动的教育环境,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重视实践环节。学校合理安排时间,为学生提供在校内、校外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表演水平。
四、政策保障
(一)安全管理
学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一岗双责”,预防为主,按照“三贴近”原则,以“七防五安全”(防火、防盗、防爆、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校园欺凌、防自杀,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课外活动安全),确保师生在校安全。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消防教育、食品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增强法制和安全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的安全工作网络,探索预防联动、宣传联动、教育联动、整治联动、横向联动的“警校五联动”,家校共育依法治校,全员参与群防群治。
(二)学生管理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聘用、管理考核制度和班集体管理考核制度建设,确保班主任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班集体管理的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注重德育常规管理,抓好德育常规工作。育人工作重在过程,贵在落小、落细。根据学校生源情况、学生家庭情况等实际,通过各项扎实细致的德育常规,强化养成教育,打实德育基础;加强全员育人。利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训操作课等课堂主阵地,发挥好班会课、团课、党课的育人作用,深化全员德育,加强学科浸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优良的品德,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三)规范管理
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学校—教务处(教科室)—专业部和文化基础部”三级管理,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备,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按要求开设教学课程,教材选用规范,文化课程均采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教材,专业课程选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教材。
五、人才培养
为促进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学校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专门拨出一定的资金,制订政策,加大投入,积极倡导和要求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校重点培养教学和业务骨干,加强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此同时,学校以浙江省教师师训平台和校本培训为载体,也注意做好在职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工作。重视教师的教育就是重视学校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师资结构的特点,根据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需要,2024年我校教师参与“浙江省教师师训平台”培训121人次,线下专项培训4人次。学校每年确定专题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专家定期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和专业交流等活动。
六、面临挑战
(一)问题与挑战
1.优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受职普分流政策调整,艺考改革向纵深发展,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等因素影响,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资源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艺考对文化成绩要求有所提升,优质生源竞争更加激烈。
2.产教融合还需深化。现有的产教融合政策过于宏观,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实施机制,导致实际操作困难,难以满足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全面深化产教融合的需要。
(二)对策与展望
1.打造高品质校园。2025年学校迁扩建项目即将竣工,新校区将于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剧场、音乐厅、黑匣子、舞蹈教室、音乐琴房、食堂、宿舍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利用迁入新校区办学为契机,将学校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开放型、寄宿制、封闭式管理的高品质学校。
2.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形成“清朗学校”工作氛围,使学校朝着“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目标,不断迭代升级。把质量管理的思维渗透到教学常规中,坚定不移地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监督和考核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