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明—让艺术特色与教育规律相融相生
2015-03-23他,曾是杭州歌舞团团长,聚光灯下,一根指挥棒挥斥方遒;他,从杭州艺术学校走向舞台,又在职业生涯巅峰之时激流勇退,重回母校担负起传承艺术,造就艺术人才的重任。 他是杭州艺术学校校长、国家一级指挥宋家明。《解码好校长》聚焦职业高中校长专辑,他是唯一由职业艺术家转型的职校领头人。 从艺术创作者转型为艺术人才的培养者,17年里,宋家明从最初的徘徊、质疑,到后来的适应、思索,到现在的创新,改革,在伴随学校一步步走向成熟之时,也完成了从纯粹的艺术家,到艺术教育家的蜕变。 |
杭州艺术学校的学生在上专业课
第一批学生 2000人里录取了六七十人
杭州艺术学校的校园精致、小巧,沿着木质窗棂装点的门廊走过,弹拨奏鸣的乐器、悠扬婉转的歌声,交汇着从教室里飘出,让人身上的每一颗细胞都想跟着起舞。艺校的孩子,对于舞台的渴望是甚于同龄的初高中生的,甚至从更小的年纪,一颗从艺的种子就开始萌芽。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建设了对口的职业学校。到了90年代,随着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与学历教育等的分轨,行业类的职业学校渐渐并入教育部门管辖。而艺术类的中职学校从办学伊始,就带着“为专业文艺团体,定向培养人才”的特色。
“那时的招生可是千里挑一、百里挑一的,专业功底都是硬杠杠。”不论是自己考学,还是从1997年开始做校长,在宋家明眼中,杭州艺校都是响当当的一块招牌,只有别人挤破头,从来没有招生难。
宋家明回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从2000人里挑了六七十人,专业有杂技、曲艺、越剧、舞蹈、声乐、时装模特,都跟社会需求结合得很紧密。”宋家明说,报考的学生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不仅专业拔尖,学习成绩也很棒,有不少是童子功,从小就浸润在艺术的氛围里。
既是一所学校,又不能偏离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艺术家办学,宋家明既不想让孩子们被传统的教育体制束缚,又得恪守一所学校育人的本分,用他自己的话说,讲究的是“艺术特色与教育规律的高度统一”。
杭州艺术学校的学生们文艺表演中
你愿意让孩子成为一个“搞艺术的”吗?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象牙塔的门槛开始降低,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读高中,进而考大学,中职学校的招生面临大幅度滑坡。
成绩好,有天分的艺术生,开始在重点高中云集,进艺术院团与高考,渐渐变成两条失衡的平行线,后者不断延伸,而前者逐渐萎缩。
这让宋家明痛心疾首。办艺校,就是要“发现和培养具有艺术潜质的专业文化人才“,而艺术人才最好的训练、提升造诣甚至出成绩的时光,就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
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在全国的管乐比赛获大奖,父母却不希望他从事相关的工作,只愿意承认“这是玩票,纯属业余爱好,或作为高考加分的砝码”。宋家明坦言,现在问题不在学生,而是整个大气候,包括有些老师,都会对”吃艺术这碗饭”心存疑虑。似乎“搞艺术的”就没有被贴上一个好职业的标签。
一所学校招生冷热的变化,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观与价值观的变迁,也更能考验这所学校在应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之时,所表现出的智识、胆量和勇气。
宋家明很欣赏一位日本教育家的理念,他用自然界生灵的结构来分析人类的教育——就像植物、动物、土壤、水、空气等各种成分构成我们生长的环境,每个人的成才方式也需要各种构成,否则就会生态失衡。从幼教、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这只是学习类别的区分,而无高下层次之别。
杭州艺术学校的学生与外国学生同台演出
这个校长像“团长” 在杭州舞台走向世界的舞台
为了让专业学习与行业接轨,宋家明抓住一切演出机会,让学生登上舞台。省级的各项文艺汇演,市里的节庆活动,都有杭州艺术学校学生的身影。可密集的排练与演出,冲击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这让老师们有些意见,偷偷议论“这个校长是来当‘团长’的”。
这让宋家明陷入深深地思索——学艺术的孩子不上台,就等于学医不拿手术刀,永远练不出真功夫,可违反教育规律,一所学校的价值何在?
经过一番努力,杭州艺术学校成立了校级艺术团,从资金配套、机构设置,到课程的调度、课表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学校约定,只参与公益性质的演出活动,商业演出一概拒绝。而每一次外出演出,都不会耽误文化课程的学习。
随着走出校门的机会越来越多,宋家明觉得,必须要走出国门。学校每年组团安排2至3批次的学生外出交流,每一届均有50%以上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海外实训,实训期一般是两周,进行大量的公益性舞台表演和“孔子课堂”的教学活动。
“孩子的眼界要比大人们开阔,教育要知道孩子想学什么,而不是从头到尾老师教”。宋家明认为,专业学习需要舞台的磨练,而学生需要接受更多样文化的感染,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艺术专业的孩子。
杭州艺术学校的学生话剧演出
艺术人才评价体系应更多样化
有一年暑期,来自美国著名高校和中学的20位校长访问杭州艺术学校,他们的人才观深深触动着宋家明。在美国,有一些天赋极高的学生拿不到本科文凭,没有学士学位,学校会给他们发演奏家文凭,没有人认为那是一个坏学生。
在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演员6个月就会有一次公开招募,技术团队每年有一次招募。这基本上是一个常态行为。那里常年有大批的职业音乐剧演员等着靠演戏吃饭,也有公开发布招聘的渠道,演员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工作。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条。
在宋家明看来,我们国家艺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多样化,没有唯才是举,而是以文凭论英雄。许多综合类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只适合理论研究,却没有专业功底。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力差强人意。
像杭州艺术学校这样,既隶属于行业,又受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学校,全国有120多所。中国高考改革如火如荼,而对于真正的艺术人才,似乎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重视与关怀。
从尊重、认同到找方法,思变革,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宋家明希望,在杭州艺术学校的这方土地上,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艺术,不被当下的价值观所困扰,并给予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和信心。
艺术特色与教育规律的高度统一,这道难解的教育命题,终于寻找了最明朗的答案。
快问快答:
1、大浙教育:最近让您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感触最深的,应该是重点学校评估时,教育局给我们的评价:符合了办学的标准,虽然是很平淡的一句话,但我掉眼泪了。教育部门给一所艺术学校这样的评价,我觉得是相当高了。学校97年独立办学,努力这些年,我们的艺术办学,获得了肯定。
2、大浙教育:有不良情绪时如何排解?
会去听音乐,回归到我的专业。虽然当校长,但我没有一天游离开自己的专业。
3、大浙教育:您最近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学校管理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有些非常简单的事情没有做好。
4、大浙教育:什么是您早年深信不疑,而如今深表怀疑的?
没有这种情况吧!我一般会比较容易听进别人的建议,会兼容并蓄。
5、大浙教育:您现在最关注教育领域的什么?
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6、大浙教育:您欣赏的学生或者朋友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
智慧诚实,同时有个性、活跃、有创新精神。
7、大浙教育:您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光是学习,还有行为习惯等。
8、大浙教育:过去的人生中谁影响您最多?
30多岁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3年,那一阶段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们的专业素养、生活哲学让我受益良多。经历过诸多磨难,还能笑对人生。
9、大浙教育:您最恐惧的是什么?
没有什么会让我害怕的。